【基層連線】醫院抗“疫”戰斗二三事
醫院抗“疫”戰斗二三事
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
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
抗“疫”的時光,雖苦猶樂,大家在這久違的集體生活中,不斷發掘著“找樂趣”的潛能,值班執勤,仍然有健康的生活情趣相伴,這些小故事,是抗“疫”路上珍貴的回憶。
故事一:“田螺先生”李光斌
李光斌是醫院的內管值班警察,“雞鳴而出、月朗而寢”就是他一天的工作狀態。醫院里流傳著一句話,“醫院的一天,從李光斌起床開始。”
這是罪犯新的一天,清晨6點,天色微明,起床鈴聲響起,李光斌已經穿戴好單警裝備,走出值班室,開啟監舍門,順序組織罪犯洗漱、早餐,為一天的改造生活做準備。
這也是警察新的一天,李光斌井然有序地安頓好一切之后,回到值班室,拿出他的“清潔五件套”—水桶、抹布、掃帚、拖把、消毒液,開始了值班室“改造工程”。煥然一新的值班室是李光斌每天交給接班同事的禮物,為的是讓接班的同志在舒適安心的工作環境中開啟新的一天,投入新的戰斗。
大家都說李光斌是醫院的“田螺先生”,是醫院最“賢惠”的大管家。
故事二:“赤腳醫生”馬啟俊
“消殺病毒、上門問診”是馬啟俊最近的必備功課。上午9點,下午3點,是馬啟俊消毒小分隊開始工作的時間,監管區公共區域、監舍……監管區每一個角落,都遍布了馬醫生的足跡。
疫情期間,為避免醫院就診人員密集,作為青年業務骨干的馬醫生還要負責“上門”問診,在監管區內“走村串寨”抓藥打針。漸漸地,看到馬醫生,大家都親切地說“赤腳醫生”來了。
故事三:“Tony老師”楊清達
午間休息,忙里“偷”閑,輔警楊清達的“私房理發室”熱鬧起來,“Tony楊”拿出自備工具,有模有樣地開始這份“副業”。
封閉值班時間長,如何“理發”困擾著大家。楊清達自告奮勇買來電推剪,平時找血管推針頭的手拿起了理發剪,竟也得心應手,很快就掌握了理發技巧,成為人人都豎起大拇指點贊的“理發師”,在這特殊時期給同事們解決了“頭”等大事。
故事四:“炮打翻山”許世榮
夜朗星稀,忙碌了一天的副院長許世榮終于有了自己難得的業余時間。疫情防控期間,監獄黨委為豐富值班警察的文化生活,配發了象棋、羽毛球等文體用品,讓一線警察職工勞逸結合、張弛有度。
醫院每天都要上演的好戲就是“炮打翻山、馬踏斜日”的象棋大戰。50多的許世榮平時就是一個“棋癡”,此時,他眼睛緊盯棋盤,手里拿著“炮”分析比劃,為丟一個子與旁邊觀戰的同事“爭”得“面紅耳赤”。
圍觀者七嘴八舌指揮,棋手好像只剩了動手的份兒。他們不管“觀棋不語真君子”的風范,也不顧“落子無悔大丈夫”的氣度,他們在“爭棋”中獲得樂趣、放松身心、滿血復活。
故事五:“江湖百曉生”梅學康
夜已深,警察宿舍里傳來竊竊私語聲,“在七九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時候,我家在三車隊開車的堂哥開著東風牌貨車被派去拉彈藥、后勤物資,經常在前線跑。當時大隊上就組織家家戶戶縫鞋墊,讓他帶到前線去發給戰士們……”
這是梅學康在給大家講睡前故事,像這樣的故事,他每天都要講上一段,從天文地理,講到前輩們的喜怒哀樂、現實中的人情世故,不僅讓大家增長見識,還幫助大家放松心情。
大家都說,“梅哥的故事既引人入勝,卻又能讓人在不知不覺中睡著,不知道是什么神仙操作。”也許,這就是百曉生的“雙面兵器”吧。
疫情防控期間,封閉值班的時間是漫長的,但抗“疫”戰斗二三事,讓每一天都變得充實愉快。大家都有信心和決心,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。
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,侵刪。
[責任編輯:XDK20]